知识堂:人为什么会笑?


人类是唯一会笑的生物,虽然有些动物的叫声听起来很像笑声,但与人类的笑声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笑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在社会交往中具有特别的价值。虽然我们有时也会自己发笑,好像自娱自乐,但这种孤独的微笑缺少了重要的因素:接受对象。

笑的行为在人群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还有培增的效果,也就是说,笑声不仅会一传一,而且情绪也会越来越激昂。

只要有人扮个鬼脸,笑声就会重复不断,渐渐蔓延,有人甚至会笑得身体抽搐、拍腿跺脚、前仰后合、倒地不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笑声作为信号在人群中传递时,其信息值也在不断增加,人群中的个体成员越多,效果就会越明显。如果有人没有参与进来、与人同乐,那么他在沟通方面可能有一些障碍,因为他没有接收到笑声传递的信息。笑意味着警报的解除,说明某个看似危险的事件可以泰然处之、一笑而过,并没有什么恶意。譬如,当人们发现一个看似紧张的场景其实没有危险时,大家会开怀一笑。所以电视节目中有些关于不幸的喜剧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的滑稽(ji)剧,主人公在影片中霉运连连,有些悲惨,但却能引发人们无恶意的笑声。

有人把笑看做提高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凝聚力的手段,但这种看法依旧没有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因一个笑话而发笑。从广义上来说,人们才会出现内容涉及灾难和死亡等的黑色笑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笑话是人们把一些令人不安的威胁性因素进行转化的尝试,笑可以消除和排解人们的恐惧和不安。我们可以注意到,那些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们往往很少会笑。我们常把笑作为自我调适、自我安慰的手段,而幽默也因此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方法。

还有些人认为,笑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挑衅(xing),因为我们笑的时候会露出牙齿。黑猩猩露出尖锐的犬牙是一种威胁性的姿态,它只有在看到进入它的地盘的陌生人时才会有这样的表情。如果它发现对方是自己认识的伙伴,这种危险的警报就会解除,充满敌意的表情消失,转而换上一脸微笑。我们互相问候时也会面带微笑,用这种方式告诉对方自己并无恶意。

专门研究大脑的印度科学家拉玛线德朗和他的同事们试图分析大脑支配人类发笑行为的原理。他们认为,大脑中可能有一套控制自身发笑行为的开关,它可能处于我们大脑边缘系统之中,负责管理我们的情感,并支配发笑的行为。除此之外,在遇到危险或警报时,大脑边缘系统也负责控制我们的反应。当你意识到潜在的威胁或警报原来是假象,原本的惯性思维就会中断,这时才会发笑的行为。大脑边缘系统受损会导致病态的、不受约束的发笑行为,就像大脑直接受到物理刺激一样。

笑是人类的天性,基因决定了这种行为特征。动物不具备这种行为特征,所以即使它们的叫声听起来和笑声很像,也并不是真正的笑声。

科学游戏之小鸡吃沙的秘密


很多时候父母常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也许是工作太忙碌,也或者是学历不够无法教导孩子在课堂上的作业。渐渐开始孩子与父母出现一道墙....别怕,再次我这位小老师教导你每日能在空余的时间陪孩子一同玩乐的游戏,也能让孩子能够惊奇的科学游戏....游戏开始咯!家长们都准备好了吗????

今天的主题是:
小鸡吃沙的秘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小鸡吃完米以后总会再去啄一点儿沙子吃。难道小鸡没吃饱吗,怎么连沙子都吃呢?

这时候父母请注意,您所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1. 葵花籽若干
  2. 沙子若干
  3. 一个玻璃杯
  4. 一个塑料袋
家长们都准备好了吗???
来!快与孩子一起玩玩看:
  1. 首先,把葵花籽剥开,取仁儿,将其仁儿放进玻璃杯里,用水泡30分钟。
  2. 30分钟后,把仁儿放进装有沙子的塑料袋中。用手揉搓塑料袋,使葵花籽仁儿和沙子互相摩擦。直到,仁儿被沙子磨碎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上面的游戏告诉我们:葵花籽仁儿只有和沙子产生摩擦,才能磨碎。同样道理,鸡之所以喜欢吃沙子,是因为鸡没有牙齿,吃进去的食物直接进入体内,很难消化。这时,被鸡吃进胃里的沙子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它们能帮助磨碎食物,使磨碎后的食物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家长和小朋友们都明白了吗?是不是很有趣,想知道更多的科学游戏,记得每天游览我们的网页
http://bcl2009.blogspot.com/

知识堂: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水是无色的,然而当我们画水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在调色板 上选取蓝色。

既然水是无色的,那么海水的蓝色一定是眼睛的错觉。大海
就 像一面镜子,有反射作用,海面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正是天空 的蓝色。如果我们在雨天观察海面,就会发现海水不再是蓝色, 而是与乌云一样的灰色。

然而,如果把原因全部归结为海面的反射作用,那也只说对 了 一半。射向海水的光线只有一部分被海面反射回去,其余的 光则射入海中。海水除了“染上”天空的颜色外,还有本身 “固有的”颜色:射入水中的光线在遇到海水表层的浮游物 质是会发生散射,所以海水所呈现的颜色和天空的蓝色并不完全 相同。

海底大陆架对于海水的“着色”也起着作用。我们所说的大
陆 架住要指大约海平面下1米左右的浅海大陆架,大陆架上黄 色的沙子会使海水呈现神秘的绿色。绿色的海水和蓝色地海 水往往有明显的界限,因为浅海大陆架进场突然出现断层,这样 光束的反射在断层处会突然中断。

真正“水天一色”的情景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才会出现,
但 海水不可能始终处于平静状态。这就使海水产生深浅不一的 各种颜色,从近于白色的浅蓝到近乎漆黑的深蓝,不尽相同。 大海是一位艺术家,一位真正的调色高手,根据天空的颜 色描绘着自己。当天空风起云涌、颜色突变时,大海也只好跟着 变脸了。

知识堂: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萤火虫的出现给凉风习习的夏夜平添了一丝趣味,它们像一盏盏有生命的小灯笼,闪烁着黄绿色的光芒,让人感到宁静和惬(qie)意。

这些小生命在生物学中属于鞘(qiao)翅目萤科。在空 若隐若现的那些发光点,七十四雄性萤火虫。雌性萤火虫 会爬到草茎上,在那里传递自己的发光讯号,用这种方式 吸引异性同伴——这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暗送秋波 不过我饿每年人类是用眼睛示意,而它们则借助于身体腹 的发光器官来交流。当然萤火虫并不是持续地发光,而是 闪一闪,忽明忽暗,看起来就好像是萤火虫在调皮地操纵着电灯 开关一样。


科学家们最新发现,事实上,萤火虫的确有这种操控开关的本领,它们使用的开关就是一氧化氮。通常情况下 萤火虫会把开关拔到开闭档,这时,萤火虫的发 器官是暗的,因为发光器官内的发光细胞未能得到制造光 所必需的氧气。发光细胞周围有许多线粒体,氧气在进入 光细胞之前就先被线粒体耗掉了。一旦接触到一氧化氮,线 粒体马上就会停止消耗氧气,氧气进入发光细胞的大门就 打开了,这时,这些会发光
的小生命就点亮自己的灯笼。
着一氧化氮慢慢消耗,线粒体会渐渐恢复工作状态,光亮便消失 了,直到萤火虫再次释放一氧化氮

在热带地区有一种萤火虫,雌性萤火虫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树上,并以相同的节奏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它们为什么能够保持相同节奏呢?这对科学家们来说至今仍旧是个谜。